作為一個超級熱愛鑽研家常菜的吃貨,這道「炒三鮮食譜」可是我餐桌上的常客,更是宴客的得意之作。臺灣家庭廚房飄出的香氣,總少不了這一味!今天就讓我用最家常、最實在的方式,跟你分享我琢磨許久的心得,保證看完你也能炒出讓家人讚不絕口的經典臺味。
目錄
為什麼「炒三鮮」這麼受歡迎?
說真的,你想想看,一道菜裡有鮮脆的蔬菜、彈牙的肉類、滑溜的海鮮(通常是魷魚),口感層次超級豐富。味道呢?醬香濃郁裡帶著食材各自的鮮甜,鹹鮮中又透著一絲甘味,超級下飯!
而且你知道嗎?它其實彈性很大!我說的彈性,不是指魷魚哦(哈哈),是食材的選擇。每家冰箱剩什麼,或者海鮮攤今天什麼新鮮,都可以拿來變化,這才是家常菜的精髓嘛!
我心中完美的「炒三鮮食譜」長什麼樣?
首先,顏色要漂亮!紅黃綠黑(木耳)都要有,看著就食慾大開。其次,每種食材的口感要保持住!肉片要嫩,魷魚要Q彈不縮水,筍片和甜椒要清脆,花枝丸要夠味,木耳要脆爽。最後,那個醬汁啊,不能太水汪汪的,要能巴在食材上,每一口都滋味十足,但又不能太鹹太厚重蓋過鮮味。這平衡點,就是功夫所在了。
老實說,我以前炒出來的不是太水就是太鹹,魷魚還常常縮得像橡皮筋… 失敗過好幾次才摸到門路。現在?我可是很有信心了!來,跟著我做準沒錯。
炒三鮮食譜
這道菜的靈魂就在於「鮮」!要炒得快,火要夠旺,才能鎖住每種食材的最佳狀態。別想著一次下鍋炒到底,那是大鍋菜,不是炒三鮮。
食材 (這是4人份的量,請按比例增減)
要炒好一盤成功的「炒三鮮食譜」,食材的新鮮和處理絕對是成敗關鍵!別嫌我囉嗦,這幾點真的很重要:
主料:
- 豬里肌肉片: 150g (用梅花肉片也可以,帶點油花更香,但里肌較嫩。選你喜歡的!)
- 新鮮魷魚 (或花枝): 1隻 (約200g) (一定要新鮮!冰太久或泡藥水的口感差很多。請老闆幫忙處理乾淨、切塊刻花。自己懶得弄?買處理好的也OK,但回家要沖洗乾淨)
- 花枝丸: 5-6顆 (切片) (這是我的私房愛用,增加口感層次和鮮味。買品質好的,別買粉味太重的)
蔬菜配料:
- 竹筍 (熟筍): 約150g (切薄片或條狀) (用綠竹筍、麻竹筍都可以,重點是買煮熟的!生筍自己處理太麻煩,澀味也難除。市場攤販煮好的那種就很好)
- 甜椒: 1顆 (紅、黃或橘色皆可,切塊) (選顏色鮮豔的,增加視覺效果。青椒也行,但味道較重,看個人)
- 新鮮木耳: 約80g (洗淨撕成小片) (乾木耳泡發也可以,但我偏愛新鮮的脆度。挑厚實、肉多的)
- 洋蔥: 1/4顆 (切粗絲) (增加甜味層次,不可少!)
- 蒜頭: 3-4瓣 (拍碎切末)
- 薑: 一小塊 (切細絲或末) (薑絲和魷魚是絕配)
- 青蔥: 2根 (切段,蔥白蔥綠分開)
醃肉料:
- 醬油: 1茶匙
- 米酒: 1茶匙
- 太白粉或樹薯粉: 1/2茶匙
- 白胡椒粉: 一小撮
- 香油: 幾滴
調味醬汁:
- 醬油: 1.5 大匙 (我用的是金蘭或萬家香這種甘醇醬油,別用太鹹的黑豆醬油)
- 蠔油: 1 大匙 (提鮮關鍵!李錦記舊莊特級或臺酒出的都不錯)
- 米酒: 1 大匙
- 烏醋 (或白醋): 1 茶匙 (畫龍點睛!最後沿鍋邊嗆一下,香氣完全不同)
- 糖: 1/2 – 1 茶匙 (中和鹹味,帶出甘口)
- 白胡椒粉: 適量
- 香油: 1/2 茶匙
- 清水或高湯: 2-3 大匙 (調稀用,不用多)
- 太白粉水 (勾芡用): 太白粉 1茶匙 + 水 1大匙 (混合均勻) (可省略,但我喜歡微微的芡汁包覆感)
必備調味料採購清單 & 替代方案 (新手友善!)
調味料名稱 | 作用 | 必備程度 | 沒有的話怎麼辦? |
---|---|---|---|
醬油 | 鹹香基底 | ★★★★★ | 用鹽+一點點糖代替(風味有差) |
蠔油 | 鮮味來源 | ★★★★☆ | 多放點醬油+一點糖,或省略(鮮味稍減) |
米酒 | 去腥增香 | ★★★★★ | 料理酒、紹興酒(少量)或省略(差一點香氣) |
烏醋/白醋 | 提香解膩 | ★★★☆☆ | 省略(風味層次少一點點) |
糖 | 平衡鹹度 | ★★★☆☆ | 省略或加一點點味醂 |
太白粉 | 醃肉、勾芡 | ★★★☆☆ | 樹薯粉、玉米粉(勾芡效果類似);醃肉可省略(肉稍老) |
白胡椒粉、香油 | 增加香氣 | ★★☆☆☆ | 省略(影響不大) |

做法 (關鍵在順序和火候!)
炒三鮮要好吃,絕對不能所有東西喇喇欸一起下去炒!分開處理,最後再合體,才是王道。相信我,多洗一個碗盤絕對值得。
- 前置作業 (最花時間,但很重要!):
- 醃肉: 豬里肌肉片放入碗中,加入「醃肉料」中的所有材料(醬油、米酒、太白粉、白胡椒粉、香油)。用手輕輕抓勻,抓到有點黏性,靜置至少15分鐘。太白粉是讓肉嫩滑的關鍵,別省略!
- 處理魷魚: 買回來的新鮮魷魚,沖洗乾淨(尤其內膜和軟骨要清掉)。如果你買的是處理好刻好花的,也建議再沖一下。在魷魚內面(沒皮那面)用刀尖輕輕斜劃菱形格紋(深度約1/2肉厚),再切成適口大小的塊狀。這樣做不僅好看,受熱時捲曲得漂亮,也更容易入味熟得快。花枝丸切片。
- 蔬菜處理: 竹筍切薄片或條(熟筍不用再燙)。甜椒去籽切塊。木耳洗淨撕小片。洋蔥切粗絲。蒜拍碎切末。薑切細絲或末。青蔥切段,蔥白蔥綠分開。
- 調碗汁: 把「調味醬汁」裡除了「烏醋」和「香油」之外的所有材料(醬油、蠔油、米酒、糖、白胡椒粉、清水/高湯)在一個小碗裡混合均勻備用。太白粉水另外放小碟子備用。這個步驟超重要! 炒的時候沒時間讓你慢慢量調味料。烏醋和香油最後才加。
- 過油/汆燙:
- 魷魚: 燒一小鍋水,水滾後放入魷魚塊,看到魷魚捲曲、變白(約10-15秒)立刻撈起瀝乾。絕對不要燙太久! 這是讓魷魚口感Q彈不縮水的秘訣,後續還要快炒,這裡只是定型去點腥。撈起後可以沖一下冷水降溫保持脆度,瀝乾備用。花枝丸片如果喜歡香一點,可以這時用少量油稍微煎一下表面,或省略直接炒。
- 肉片: 炒鍋燒熱,加入比平常炒菜多一點點的油(約2大匙),油熱後(看到有點波動或放根蔥試一下有小泡泡)放入醃好的肉片快速滑炒。炒到肉片變色約8分熟就立刻盛起。別炒全熟!餘溫會讓它變老。這步驟稱「過油」或「滑油」,讓肉嫩且不易沾鍋。油留在鍋裡。
- 正式開炒:
- 用鍋裡滑肉剩下的油(如果太少可補一點點),開中大火燒熱。放入薑絲、蒜末、蔥白段爆香,炒到香味出來(約10-15秒)。
- 轉大火,先加入洋蔥絲快速翻炒,炒到洋蔥稍微透明邊緣有點焦香(約30秒)。
- 接著放入筍片和木耳,快速翻炒均勻(約30秒)。筍片喜歡軟一點的可以多炒10秒。
- 倒入步驟1調好的碗汁,快速翻炒,讓醬汁滾一下(約15-20秒)。
- 加入甜椒塊和花枝丸片(如果有煎過),快速翻炒均勻(約30秒)。甜椒要保持脆度。
- 把剛剛滑油的肉片和汆燙好的魷魚倒回鍋中。
- 立刻沿著鍋邊淋入「烏醋」!聽到「嗞~」一聲,香味衝上來就對了!快速翻炒。
- 嚐一下味道(小心燙!),看鹹淡是否合適。這時可以微調(太淡補點鹽或醬油,太鹹…嗯…加點糖或水救看看)。
- 勾芡(可省略): 如果喜歡有薄芡,就把太白粉水再次攪拌均勻(因為會沉澱),轉小火,繞圈淋入鍋中,同時快速翻炒,看到湯汁變濃稠能巴附在食材上即可。太白粉水寧可少量多次加,一次倒太多會變漿糊!
- 最後撒上蔥綠段,淋上香油(如果喜歡),快速拌炒兩下就可以關火了!
- 起鍋! 動作要快,整個快炒過程其實沒幾分鐘,保持大火快炒才能鎖住鮮味和口感。
我的實戰心得 & 常犯錯誤提醒
- 火候是靈魂! 家裡爐火比不上快炒店,沒關係,我們靠「分開處理」來補足。鍋子一定要燒夠熱再下料,聽到「滋滋」聲就對了。食材下鍋後要快速翻炒,別讓它們在鍋底「溫存」太久。
- 魷魚縮水變橡皮? 原因通常是:1. 買到不新鮮或泡過藥水的。2. 燙過頭或炒過頭了!汆燙真的十幾秒就好,後續快炒也是最後加入拌勻即可。刻花也有幫助。
- 蔬菜出水變湯菜? 蔬菜一定要瀝乾!特別是木耳。火要大,炒的時間要短。碗汁裡的水別加太多。勾芡也能幫助湯汁濃稠。
- 肉片炒老了? 醃肉時加點油和粉保護很重要。滑油時油溫要夠(約160-180度),下去快速攪散變色就起鍋。最後回鍋只是加熱拌勻。
- 味道不對? 碗汁先調好!炒的時候才不會手忙腳亂加錯比例。鹹淡來源主要是醬油和蠔油,下手前先嚐嚐看碗汁的味道(用筷子沾一點舔),覺得OK再倒進鍋裡。蠔油品牌鹹淡差異大,要留意。糖和烏醋的平衡點很重要,太多會太甜或太酸,太少又少一味,多試幾次就抓得到了。
- 食材替換超自由! 這就是家常「炒三鮮食譜」的迷人之處!豬肉換雞肉片或牛肉片?可以!沒有新鮮魷魚?用發好的魿魚乾切塊代替,香氣不同但也好吃。花枝丸沒有?那就省略,或多放點肉或魷魚。蔬菜更隨意:紅蘿蔔片、碗豆莢、玉米筍、蘑菇片、高麗菜梗切條… 冰箱剩什麼脆口的蔬菜都可以試試看!掌握核心步驟,變化由你。
- 炒三鮮食譜 成功秘訣,說穿了就是「快狠準」三個字。多做幾次,手感就來了。
炒三鮮食材口感排行榜 (個人主觀評比!)
食材 | 處理關鍵 | 理想口感 | 難度指數 (1-5★) |
失敗變什麼?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鮮魷魚 | 刻花、快燙、最後下鍋 | Q彈、捲曲、不縮水 | ★★★★☆ | 橡皮筋、縮小小 |
豬里肌肉片 | 抓醃、滑油、最後回鍋 | 軟嫩、不柴 | ★★★☆☆ | 乾硬、柴柴 |
竹筍片 | 買熟筍、切薄、別炒久 | 爽脆、無澀味 | ★★☆☆☆ | 軟爛、有澀味 |
甜椒塊 | 最後下、快炒 | 鮮豔、脆口 | ★☆☆☆☆ | 軟塌、變色 |
新鮮木耳 | 撕小片、瀝乾水分 | 厚實脆爽 | ★☆☆☆☆ | 軟爛、出水 |
花枝丸片 | 切片、略煎 (可省) | 外微焦香、內彈牙 | ★☆☆☆☆ | 太軟、粉味重 |
這份「炒三鮮食譜」最適合什麼人?
- 想快速搞定下飯菜的忙碌主婦/煮夫: 前置作業做好,5分鐘就能上桌。
- 喜歡海陸雙拼的肉食愛好者: 一次滿足海鮮和肉肉的慾望。
- 冰箱清道夫: 各種剩餘的脆口蔬菜都能融入。
- 想學經典臺菜的新手廚師: 掌握技巧,成就感滿滿。
- 宴客時想端出漂亮又受歡迎的菜色: 顏色豐富,味道大眾接受度高。
講了這麼多,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,一份成功的 炒三鮮食譜,其實就是經驗的累積。多練習幾次,你一定能找到最合你家口味的黃金比例!下次有朋友問我怎麼炒三鮮,我就直接把這篇甩給他看啦(笑)。

Q&A (關於炒三鮮,你可能還想知道)
Q: 為什麼我炒的魷魚總是腥味很重?
A: 魷魚的新鮮度是首要關鍵!買的時候注意看色澤是否光亮、觸感有彈性,聞起來有無刺鼻藥水味或過重腥味。處理時內臟、軟骨、外皮(尤其是那層褐色薄膜)要清除乾淨。汆燙時加點薑片或米酒去腥,燙的時間要短。最後,醬汁裡的米酒和烏醋也能有效中和腥味。如果買回來發現腥味重,可以用點米酒和薑片稍微抓醃一下再燙。
Q: 沒有新鮮魷魚,可以用其他海鮮代替嗎?蝦仁適合加入這份「炒三鮮食譜」嗎?
A: 當然可以!「炒三鮮」本來就很有包容性。蝦仁是非常好的替代品,處理更簡單(去腸泥、開背),記得也要快速過油或汆燙變色就撈起(約5-7秒),最後和其他主料一起回鍋拌炒即可,避免炒老。其他像幹貝丁、小卷、蛤蜊肉(最後快炒一下開口就好)都可以嘗試。不過味道組合會略有不同,蝦仁版會更清甜一點。
Q: 炒好的三鮮可以放隔夜嗎?再加熱會好吃嗎?
A: 可以冷藏儲存,但不建議超過1-2天,畢竟海鮮類還是新鮮吃最佳。隔夜後口感會變差是難免的,尤其是蔬菜的脆度和魷魚的彈性。再加熱時要注意:
- 不要微波太久! 建議用炒鍋或平底鍋,加極少量的水或米酒,開中小火快速翻炒加熱即可,避免悶煮讓食材更軟爛。
- 勾芡過的菜再加熱容易出水變稀,如果湯汁太多,可以考慮用點點太白粉水再稍微收一下(但效果不會像第一次那麼好)。
整體來說,炒三鮮食譜的特色就是現炒現吃風味最佳!隔夜菜總是有點妥協啦。盡量當餐吃完吧!
好了,真的講了好多!希望這份掏心掏肺分享的 炒三鮮食譜 能幫到你。快去市場買新鮮魷魚回來試試看吧!炒完記得上傳照片跟我分享喔!祝你成功炒出一盤色香味俱全的臺灣味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