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旅食日常

關於旅食日常

我是阿明,一個在菜市場長大的台北囝仔。小時候總覺得阿嬤的廚房很神奇,幾片薑、一把蔥就能變出一鍋熱湯。現在我帶著這份對食物的執著到處跑,有時候連自己都分不清是在旅行還是在找吃的。

去年在台東鹿野高台摔壞了第三台相機。那天本來要拍熱氣球,結果被路邊賣釋迦的阿美族大姐吸引,跟著她回家學怎麼挑甜果子。相機從背包滑出來的時候,她笑得比我還大聲。現在想起來,那組沒拍成的熱氣球照片,換來兩招挑水果的秘訣好像也不虧。

工作室冰箱永遠很亂。上週採訪完宜蘭的養蜂人家,興奮地塞了五罐荔枝蜜回來,結果壓到上個月沒吃完的麻醬麵。老婆說我的冰箱像考古現場,每次打開都要有心理準備。但你們知道嗎?上次那罐混到麻醬的蜂蜜,拿來抹吐司居然不錯吃。

寫這個部落格最怕兩種留言:一種說我拍的風景照構圖很差,另一種問為什麼食譜份量都不精準。拜託,誰會帶著量杯去爬山?在海拔三千公尺的地方,能煮出熟泡麵就是米其林等級了好嗎。上次在奇萊南華煮麻油雞,風大到瓦斯爐火苗亂飄,最後湯裡都是松針,山友還不是喝得精光。

最近迷上收集各地市場的塑膠袋。不是什麼環保主張,單純覺得台南淺綠色的菜市場袋子,裝地瓜特別好看。朋友說這癖好很怪,直到他們收到我用花蓮藍色魚市場袋子包的手工餅乾。現在line群組整天吵著要預定下次的”包裝”。

為什麼堅持記錄這些?去年收到一封私訊,說跟著我的食譜做出人生第一碗成功的滷肉飯。那瞬間突然理解,為什麼阿嬤總要我看她煮菜。味道會消失,但記得怎麼找回味道的人,永遠不會餓肚子。

當然也有想放棄的時候。上個月熬夜修圖到凌晨三點,網站突然當機,整篇合歡山星空記事消失不見。氣得把鍵盤摔在地上,結果吵醒在沙發睡覺的橘貓大肥,牠用看白癡的眼神瞪我五秒,然後繼續打呼。

如果你也喜歡在陌生的街角轉彎,為一碗沒聽過的湯駐足,或許我們會在某個清晨的漁市相遇。到時候別笑我的背包總是有食物香味,畢竟誰知道下一秒會不會又發現什麼值得紀錄的味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