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為一個血液裡流著肉燥飯、三不五時就想去夜市報到的臺灣吃貨,我對「咖哩塊煮法」的執著,大概跟追劇一定要配鹹酥雞一樣深刻。說真的,以前總覺得煮咖哩就是把所有東西丟下鍋、咖哩塊掰一掰扔進去攪一攪就好?結果煮出來不是稀得像湯,就是稠到能拿來補牆,還常常吃到沒煮透、硬邦邦的紅蘿蔔,簡直是食物悲劇現場!直到被媽媽唸到臭頭(她說我糟蹋食材),我才痛定思痛,認真鑽研這看似簡單卻處處是學問的「咖哩塊煮法」。
目錄
食譜:你家冰箱剩菜也能變身咖哩明星!
別被華麗的食譜嚇到!「咖哩塊煮法」最迷人的地方就是超、級、隨、性。我自己的核心公式很簡單:
「肉類 + 根莖蔬菜 + 液體 + 咖哩塊 = 幸福」
我常翻冰箱玩「剩菜大挑戰」。
上週剩的半盒火鍋肉片? 沒問題,炒香它!
馬鈴薯發芽了只剩一顆紅蘿蔔跟半顆洋蔥? 切丁炒軟照樣能撐場面!
甚至試過用冷凍三色豆...(結果被家人嫌到不行,真心不推,口感太詭異)。
👉 我的「萬用清冰箱咖哩塊煮法」比例懶人包(2-3人份):
| 食材型別 | 份量建議 | 推薦選擇(個人偏好) | 踩雷提醒 🚫 |
|---|---|---|---|
| 🥩 肉類 | 約 250-300g | 雞腿肉(帶皮更香!)、梅花豬肉片、牛腱塊 | 魚肉海鮮易碎爛,不適合新手煮太久 |
| 🥔 根莖蔬菜 | 總量約 3-4 飯碗 | 馬鈴薯(必備!)、紅蘿蔔、洋蔥(靈魂!) | 南瓜、地瓜易煮化,要切大塊 |
| 💧 液體 | 約 750-900ml | 水、高湯(雞湯塊融的也行)、💡秘密武器:加一小匙即溶咖啡粉! | 牛奶易結塊,建議起鍋前加 |
| 🧱 咖哩塊 | 標準 1 盒 (約100g) | 日式品牌(S&B金牌、House佛蒙特)、臺牌(牛頭牌) | 💥千萬別省!量不足味道淡如水沒得救! |
(看到那個「秘密武器」欄位了嗎? 這招是我跟一個日本料理老師傅偷學的,加一點點即溶咖啡粉不會有咖啡味,但能神奇地引出咖哩的深邃醇厚跟光澤,試過一次就回不去了!)
食材:選對咖哩塊,成功一大半!別再只看價錢啦!
說實在,咖哩塊煮法的成敗,七成押在咖哩塊本身! 以前貪便宜買過超市特價的雜牌,煮出來那個味道...鹹不鹹、甜不甜,還帶著一股說不出的粉味,整鍋倒掉的心都有。後來才懂,咖哩塊就跟茶葉一樣,一分錢一分貨。
🔥 臺灣常見咖哩塊終極評比(純個人主觀舌頭認證!)🔥
| 品牌 | 型別 | 個人口感評價 | 適合誰? | 入手難易度 | 價格帶 |
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 🇯🇵 S&B 金牌 | 中辛、辛口 | 香濃夠勁!香料層次豐富,辣度明顯但順喉,肉類絕配!💯 | 敢吃辣的大人、追求風味深度者 | 超市常見 | 💰💰💰 (較高) |
| 🇯🇵 House 佛蒙特 | 甘口 (蘋果+蜜) | 小朋友最愛!溫潤甘甜,蔬菜自然甜味會被帶出來,安全牌首選 👍 | 家庭、小孩、不敢吃辣者 | 超市超好買 | 💰💰 |
| 🇹🇼 牛頭牌原味 | 原味 | 臺味親切款,鹹甜適中,有紅蔥頭香氣?莫名很搭白飯!CP值高 | 預算有限、喜歡家常味 | 全聯就有 | 💰 |
| 🇯🇵 Glico 爪哇咖哩 | 辛口 | 香料炸彈!濃鬱帶點微酸,層次複雜,愛重口味會上癮 🤤 | 咖哩重度成癮者、愛嘗鮮 | 進口超市 | 💰💰💰💰 |
| 某無名便宜塊 | ... | 💥 大地雷! 鹹到像打翻鹽罐,還有詭異人工味...真心勸你省下這錢! 😫 | ... 錢太多想挑戰忍耐力? | ... | 💰 |
(對,最後一行就是我血淚的教訓!寧願買小盒名牌也別碰來路不明雜牌!)
我自己的常備組合是:House佛蒙特甘口(煮給家人) + S&B中辛(自己爽吃)。咖哩塊煮法要好吃,挑對適合你口味的咖哩塊絕對是第一步,也是最重要的一步!
做法:別再一鍋亂燉!關鍵步驟拆解,香濃秘訣大公開
好,重頭戲來了!「咖哩塊煮法」聽起來簡單,魔鬼都在細節裡。我歸納出幾個絕對不能偷懶的步驟,照著做,保證你煮出濃鬱掛勺、香氣直衝天花板的專業級咖哩!
📍 第一步:炒香!炒香!炒香!(講三次因為超重要)
- 冷鍋下點油(我用耐高溫的葡萄籽油或玄米油),開中火先把肉類(雞肉、豬肉、牛肉塊都可以)表面煎到金黃上色,撈起備用。這個「梅納反應」產生的焦香味,是咖哩深度的來源! 別偷懶直接水煮肉!
- 用鍋裡剩下的油(不夠再加一點),繼續炒洋蔥丁。重點來了:炒到透明還不夠!要炒到「焦糖化」! 中小火慢慢炒,炒到洋蔥變成深褐色、軟爛近乎融化,甜味完全釋放出來。這步大概要花你15-20分鐘,邊追劇邊炒吧,值得!
- 加入紅蘿蔔塊、馬鈴薯塊等其他根莖類,繼續翻炒個3-5分鐘,讓蔬菜邊緣也稍微上點色。
🚰 第二步:加水燉煮,時間是魔法師
- 把剛才煎好的肉倒回鍋中。
- 加入熱水或熱高湯,水量要蓋過所有食材(參考前面表格建議量)。
- 🔥 轉小火,蓋上鍋蓋,「慢燉」至少 30 分鐘!(肉類硬的話要更久)
- 💡 個人秘技: 我會丟一小片月桂葉(Bay Leaf)進去一起燉,香氣更立體!
- 💥 大忌: 別在這個階段加咖哩塊!高溫久煮會讓咖哩塊的澱粉和風味物質劣化,煮完保證你後悔!
🧱 第三步:咖哩塊華麗登場!溶解是藝術
- 關火!關火!關火! 重要的事... 嗯,你知道的。必須讓滾燙的湯汁溫度先降下來一點點(大約80-90度,沒溫度計就等個2-3分鐘)。
- 把咖哩塊「掰成小塊」,均勻地撒進鍋中。
- 溫柔地、慢慢地攪拌! 要用鍋鏟輕輕推,或者畫圈攪拌,絕對不能開大火猛力攪! 看到咖哩塊逐漸溶解,湯汁變得濃稠發亮,這個過程莫名療癒!
- ⚠️ 注意: 這時候試味道如果覺得不夠鹹,寧可加一點點鹽,也不要再補咖哩塊!補咖哩塊只會讓整體變得更甜更膩。
- 我的偷吃步: 溶解完咖哩塊後,我會加一小匙蘋果泥或蜂蜜(尤其用辛口咖哩塊時),更能平衡辣味帶出圓潤感。
🍛 第四步:悶一下,味道更融合
咖哩塊完全溶解、湯汁呈現完美濃稠度後(像絲綢般能掛在湯匙上),關火,蓋上鍋蓋,讓它「悶」個至少15-30分鐘。這步驟超關鍵!讓所有食材徹底吸飽咖哩醬汁,味道會融合得更好、更醇厚。我通常利用這時段去煮飯、燙個青菜。
(相信我,這樣搞剛的咖哩塊煮法,跟所有料丟一鍋亂煮的味道,絕對是天壤之別!)
Q&A:關於咖哩塊煮法,你一定想問的3個問題!
Q:咖哩塊煮完隔天更濃稠(甚至變果凍)怎麼辦?是壞掉嗎?
A:別緊張!這超正常! 咖哩塊裡的澱粉冷藏後會「老化」,質地變更稠。隔天加熱時,少量多次加入熱水或牛奶(約50-100ml),邊加邊攪拌均勻,就能恢復滑順質地。風味通常還會更融合好吃呢!
Q:煮了一大鍋咖哩吃不完,冷凍可以放多久?怎麼加熱最好?
A: 完全放涼後,裝進密封保鮮盒或夾鏈袋,擠掉空氣,冷凍可以放1-2個月沒問題!加熱時,強烈建議「隔水加熱」或放冷藏室慢慢退冰一夜,再用爐火小火加熱。直接丟進鍋子大火煮或微波爐強波解凍,容易讓馬鈴薯、紅蘿蔔碎掉分離,醬汁油水分離變噁心!
Q:為什麼照步驟做,有時還是覺得咖哩味道不夠濃鬱、有點水水的?
A: 幾個可能原因:
1. 食材出水太多: 像番茄、櫛瓜這種含水量高的蔬菜放太多。
2. 燉煮時間不足: 根莖類(尤其紅蘿蔔)沒煮透,水分沒釋放出來與咖哩融合。
3. 咖哩塊溶解溫度不對/太快開火攪拌: 破壞了澱粉糊化。
4. 最常見的:咖哩塊量不夠! 別省,該加一盒就加一盒!下次試試在溶解咖哩塊時,關火後多悶5分鐘讓它更融合再攪拌,或最後階段開「超級小火」微微滾個1-2分鐘幫助濃稠(但要持續攪拌防焦底)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