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是雨天。窗外的雨滴答敲著,突然一股強烈的念頭鑽進腦子——我好想吃那種胖乎乎、表皮金黃酥脆、咬下去砂糖噴開的炸甜甜圈!那種最傳統、最臺味的,路邊攤車飄著香氣,讓人魂牽夢縈的滋味。想到上一鍋被我炸得黑如焦炭、硬得像石頭的失敗作還躺在垃圾桶⋯唉,這次絕對要雪恥!認真研究食譜、請教老師傅,終於讓我摸到竅門。今天就以我這個貪吃鬼兼廚房翻車老手的經驗,跟你分享從零開始的完美炸甜甜圈實戰攻略。相信我,這絕對比你在IG上看到的任何教程都真實、都實用!
目錄
靈魂起點:挑對料,才能炸出夢想中的甜甜圈
做吃的東西,材料對了,就成功一半。這話用在炸甜甜圈身上,再貼切不過。你別看它用料簡單,每個環節差一點,成品就天差地遠。
- 麵粉是骨架:我偏愛用日本進口的高筋麵粉(蛋白質含量約11.5%-12.5%)。它揉出來的麵糰筋度足、彈性好,這樣甜甜圈油炸時膨脹得夠漂亮,咬下去才有那種QQ的、帶點嚼勁的口感。中筋麵粉也不是不行啦,但成品會比較偏軟,少了點我喜歡的紮實感。如果你跟我一樣偏愛臺式傳統風味,記得選高筋就對了!(那個誰上次問我能不能用低筋?拜託千萬別!低筋粉搞出來的炸甜甜圈保證軟趴趴沒筋骨,一炸就吃油吃到飽。)
- 液體決定風味:鮮奶(必須是全脂的!)能讓麵糰更香濃、保溼性更好,成品放涼了也不至於馬上變硬邦邦。冷藏的牛奶一定要先回溫到室溫再使用,不然冰牛奶會害死酵母菌。水當然也可以,但風味真的差一截。雞蛋?一顆中型全蛋就夠,它貢獻香味和漂亮的顏色(蛋黃功勞大)。記得,冰雞蛋也要先退冰!
- 糖與酵母的甜蜜共舞:細砂糖溶解快,幫助酵母工作。說到酵母,即溶酵母(Instant Dry Yeast)真的超方便的!不用先泡水喚醒(活化),直接跟乾粉混一起就行。記得買小包裝,開封后沒用完要密封冰冰箱,活性才不會跑光光。還有,糖量別手抖放太多!太甜的麵糰不只膩,還會壓制酵母活力,炸甜甜圈就膨脹不起來啦!(別問我怎麼知道的⋯都是眼淚。)
- 油脂的魔法:無鹽奶油!一定要無鹽的!鹽分也是酵母殺手。室溫軟化到手指能輕鬆按下去的程度就好,別融成液體。奶油讓麵糰更柔軟、延緩老化,當然也更香!
- 必不可少的配角:鹽巴一小撮就好,平衡甜味、提升麵糰風味層次。香草精或刮點香草籽進去,那個香氣加成不是普通的高!
事半功倍:這些廚房小幫手,讓你少走冤枉路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做炸甜甜圈嘛,不需要米其林廚房,但有幾樣工具會讓你事半功倍,炸得輕鬆又優雅(至少別像我之前那樣手忙腳亂)。
- 攪拌幫手:如果你跟我一樣是「揉麵苦手」,一臺桌上型攪拌機配勾型攪拌槳絕對是你的救星!中低速攪個十幾分鍾就能打到光滑薄膜(擴充套件階段)。手揉當然也可以,當作鍛鍊手臂吧!只是時間會長不少,而且麵糰溫度容易升高(尤其夏天手溫很高),麵糰太熱會影響發酵。
- 溫度計!溫度計!溫度計!重要的事情說三遍。油炸溫度計絕對是成敗關鍵!油溫太低,甜甜圈會吸飽油變油條;油溫太高,外面焦了裡面還沒熟。相信我,憑感覺看油煙大小真的不準!我為此炸壞過至少三鍋。
- 切形好夥伴:找兩個大小不同的圓模(杯子也可以)。大的直徑約8-10公分(切出整體),小的直徑約3-4公分(切出中間洞)。講究點的可以網購甜甜圈專用切模。沒有?其實用廣口瓶瓶口和礦泉水瓶瓶蓋也能應急!(我有次找不到小模,用醬油瓶蓋湊合,結果洞切得太大,炸出來像個大輪胎⋯)
- 油炸鍋具:深一點的鍋子(鑄鐵鍋、不鏽鋼鍋都好),油量至少要能淹過甜甜圈。一支耐高溫、不會勾破面團的撈網或鐵筷子也是必備。
- 控溫好物:廚房紙巾或鐵網架,用來瀝油降溫。準備一個大盤子裝砂糖(或糖粉、肉桂糖),炸好立刻滾上糖衣。
實戰!手把手教你做出完美炸甜甜圈
好啦,材料備齊,工具就位,深呼吸,我們正式開始!別緊張,跟著步驟慢慢來,注意關鍵點就好。
- 步驟1:喚醒酵母(基礎發酵的起點)
- 先把溫熱的牛奶(用手摸感覺微溫就好,約35-40°C,千萬不能燙!燙死酵母就完了)、蛋液、糖(總量的1/3左右)混在一起,稍微攪勻。把酵母粉均勻撒在上面,靜置5-10分鐘。你會看到表面開始有點冒泡或形成一層薄薄的泡沫(像啤酒泡沫那樣),這就是酵母活過來的訊號!如果一點動靜都沒有⋯嗯,可能酵母失效了,換新的吧。(這步叫「活化」,尤其如果你用的不是即溶酵母,是傳統乾酵母,這一步絕對不能省!)
- 步驟2:揉合麵糰(打好基礎筋度)
- 把高筋麵粉、鹽(記得跟酵母分開兩邊放,別直接接觸)倒入攪拌盆。倒入剛剛活化好的酵母液體。開低速(攪拌機用勾型槳)或者用手開始混合。等材料大致成團、看不到乾粉時,加入室溫軟化的無鹽奶油塊。繼續攪拌揉合。
- 目標是揉到擴充套件階段:取一小塊麵糰,小心地用手慢慢撐開,能拉出像口香糖那樣的薄膜,薄膜雖然薄但不易破,就算破了,破洞邊緣是光滑的,不是鋸齒狀。這個過程大概需要10-15分鐘(機器中低速)。手揉的話,時間會更長,記得要用搓揉+摔打的方式幫助出筋。(麵糰有點沾手是正常的,但別一直狂加麵粉!太乾會影響口感。可以在手上或檯面抹點點油防黏。)
- 揉好的麵糰溫度最好在26-28°C左右(太熱發酵會過快)。把麵糰整成圓球,放進抹了點油的盆裡,蓋上保鮮膜(或溼布),準備第一次發酵。
- 步驟3:第一次發酵(耐心等待麵糰長大)
- 找個溫暖無風的地方讓它長大。冬天可以放微波爐裡(旁邊放杯熱水製造溫暖溼潤環境),或者放烤箱裡(只開燈提供一點溫度)。發酵溫度最好在28-30°C之間。大概需要1到1.5小時,麵糰會長到兩倍大!用手指沾點麵粉,在麵糰中間戳一個洞,如果洞洞維持原狀、不回縮也不塌陷,就是發好了!回縮代表發酵不足,塌陷就是發過頭了有點酸味。(發酵時間不是絕對的,看狀態最重要!溫度低就要更久。我有次冬天等了快三小時⋯)
- 步驟4:整形與鬆弛(塑形前的休息)
- 發好的麵糰移到撒了薄粉的檯面上,輕輕按壓排氣(把發酵產生的空氣擠出來),別死命揉搓喔!接著用擀麵杖擀成厚度約1.5公分的大面片。
- 用大的圓模(或杯子)壓出甜甜圈形狀,再用小的圓模在中間壓出洞。把壓好的甜甜圈麵糰(還有中間的小圓環)小心移到鋪了烘焙紙的烤盤上。剩下的邊角料可以再稍微揉合(別揉太久,揉出筋口感會變硬)、擀平、切割,直到用完。
- 全部切好後,蓋上保鮮膜,讓它們鬆弛15-20分鐘。這個時間讓麵糰筋度放鬆,等下油炸時才不會劇烈回縮變形。**鬆弛很重要!偷懶省略的話,你的甜甜圈可能會在油鍋裡歪七扭八!**
- 步驟5:關鍵的油炸(成敗在此一刻!)
- 在深鍋裡倒入夠高的油(建議用風味中性、耐高溫的油,如大豆油、芥花籽油、玄米油)。把油炸溫度計架好,開中火慢慢加熱。目標油溫是170-175°C(非常重要!)。
- 油溫到了嗎?丟一小塊邊角料麵糰測試:麵糰下鍋後應該會立刻浮起,周圍冒出許多小泡泡,並且很快變成金黃色。如果沉底很久才浮起,泡泡很少,代表油溫太低(會吸油);如果一下鍋就焦黑,泡泡超大且激烈,那就是油溫太高(外面焦內生)。
- 油溫穩定後,小心地將鬆弛好的甜甜圈麵糰滑入鍋中(一次別貪心放太多,會讓油溫驟降)。我通常一次只炸2-3個,品質比較穩定。
- 炸約1.5到2分鐘,底面會變成漂亮的金黃色,這時用筷子或撈網小心翻面。翻面後同樣炸1.5-2分鐘,直到兩面都均勻上色。
- 撈起,立刻放在鋪了厚厚廚房紙巾的網架上瀝油(網架比盤子裡墊紙巾更能瀝得乾淨)。稍微放涼個30秒左右(不然糖會融化),就可以滾上你喜歡的砂糖、糖粉或肉桂糖了!動作要快,溫熱時糖最好附著。**油溫!油溫!油溫!**控制好油溫,你就成功征服了75%的炸甜甜圈挑戰!
- 步驟6:黃金法則與小貼士
- 油量要足:油的高度至少要是甜甜圈厚度的1.5倍以上,這樣受熱才均勻。油太少,甜甜圈下去就直接貼鍋底,容易上色不均甚至焦掉。
- 分批炸制:一次炸太多,油溫會瞬間掉很低,吸油吸到飽,口感油膩又不容易炸透。耐心點,分批炸。
- 及時瀝油:剛起鍋的炸甜甜圈一定要瀝乾油分!這是保持酥脆清爽的關鍵。廚房紙巾多鋪幾層,或者用鐵網架最好。
- 趁熱享用:相信我,炸甜甜圈絕對是熱騰騰、酥脆、糖粒還沒完全融化時最銷魂!放久了會變軟、變油。現炸現吃是王道!
我的炸甜甜圈翻車血淚史(附急救包)
誰沒失敗過?翻車是成為大師的必經之路!看看我踩過哪些坑,希望你能避開:
- 慘劇1:硬邦邦像石頭
- 兇手:揉麵過度(筋度太強)、發酵不足、油溫過低(吸油過多且炸太久水分流失)。解法:揉麵到擴充套件階段就好,確認發酵充分(戳洞測試),油溫務必達標(170-175°C)!
- 慘劇2:油膩膩難以下嚥
- 兇手:油溫太低(吸油)、麵糰太軟(筋度不足易吸油)、瀝油不夠。解法:死守油溫!用高筋麵粉確保筋度,炸好後徹底瀝乾油。
- 慘劇3:外焦內生(黑炭臉白心)
- 兇手:油溫過高(外面瞬間焦化,裡面來不及熟透)。解法:立刻調低火力,加入少許冷油降溫。撈出已經焦掉的,下次記得控制火候。
- 慘劇4:歪七扭八變形怪
- 兇手:整形後排盤時拉扯麵團、鬆弛時間不足(筋度太緊)、翻面時太粗暴戳破。解法:溫柔對待麵糰!鬆弛時間給足(15-20分鐘),翻面動作輕柔迅速。
- 慘劇5:扁塌沒膨脹
- 兇手:酵母失效、液體溫度太高燙死酵母、糖鹽直接接觸酵母抑制發酵、發酵環境溫度過低或時間不夠。解法:檢查酵母活性(活化測試),控制液體溫度(溫而不燙),糖鹽分開放,確保發酵環境溫度足夠和時間充分。
問題現象 | 最可能的原因 | 我的補救與預防心得 |
---|---|---|
炸甜甜圈口感太硬 | 揉麵過頭、發酵不足、油溫太低炸太久 | 揉到薄膜就好,發酵確認充分(戳洞不回彈),油溫計是必備! |
油膩到難以下嚥 | 油溫太低、麵糰筋度不足、瀝油不徹底 | 緊盯油溫170-175°C!用高筋粉,炸好後放網架上瀝油(別省紙巾) |
外面焦黑裡面還是白的 | 油溫過高 | 立刻降溫(關火/加冷油),下次炸甜甜圈時油溫寧低勿高,慢慢調 |
形狀歪七扭八不圓 | 鬆弛不夠、整形時拉扯、翻面戳破 | 鬆弛15分鐘以上很重要!整形動作輕,翻面用工具別硬戳 |
完全沒膨脹像死麵疙瘩 | 酵母失效、液體燙死酵母、發酵不足 | 酵母先活化測試活性,液體溫而不燙(體溫感),給發酵足夠溫暖環境和時間 |
臺灣北中南東,那些讓我驚豔的炸甜甜圈名店(私心榜單)
懶癌發作或者想朝聖學習風味?我也很愛去外面吃!分享幾家我個人覺得很值得一試的臺灣在地炸甜甜圈名店,各有特色:
- 臺北 - 脆皮鮮奶甜甜圈(晴光市場):這家的招牌就是外層裹上玉米脆片!炸得金黃酥脆,咬下去"喀滋"聲超療愈,裡面卻是非常柔軟的鮮奶麵包體。剛起鍋的熱度配上糖粉,罪惡但爽翻天。(提醒:排隊是日常⋯)
- 臺中 - 坂神本舖長崎蛋糕(咦?有甜甜圈?):對,你沒看錯!這家老字號蛋糕店隔壁有個小攤位專賣炸甜甜圈(據說同一個老闆?)。走的是傳統臺味路線,簡單裹砂糖,個頭不大但麵糰發酵得宜,口感Q彈紮實不油膩,甜度剛好,是樸實耐吃的那種古早味。下午去通常有,不用排長龍。
- 臺南 - 名東現烤蛋糕(也有甜甜圈!):又是一家蛋糕名店的隱藏版!現點現炸,拿到手燙呼呼的。他們的特色是麵糰本身帶點微微的奶油香,外層裹的是細細的二砂糖,吃起來有沙沙的口感又不會過甜。常常一出爐就被掃光,手慢無!
- 宜蘭 - 正常鮮肉小籠包(羅東店旁小攤):宜蘭羅東這家小籠包名店旁邊,常常有個小攤車在賣現炸甜甜圈。非常在地、非常樸實無華,就是裹砂糖。但妙的是它的麵糰特別蓬鬆有空氣感,冷了吃也不會硬邦邦油膩膩,配杯青草茶剛剛好。
- 高雄 - 興隆居(早餐店裡的驚喜):高雄排隊早餐名店,除了湯包燒餅,很多人會順手帶他們的炸甜甜圈!是傳統裹砂糖那種,個頭紮實,口感比較有嚼勁,甜度適中,配鹹豆漿意外地搭。當作早餐或點心都很實在。
- 外皮:剛出爐一定要夠酥脆!裹的砂糖(或糖粉)顆粒感要明顯。涼了之後外皮可以有點韌度,但不能軟爛或油膩。
- 內在:組織要細緻、有彈性(QQ的),不能像死麵疙瘩(太緊實)也不能空洞太多(太虛)。要有面粉和奶油的香氣。
- 口感平衡:不能過甜(膩死人),也不能沒味道(吃麵粉?)。酥脆外皮 + Q彈內在 + 砂糖顆粒的口感,完美融合。
- 整體:最重要是吃起來不油膩!就算冷掉,也不該一嘴油味或讓人覺得沉重負擔。
Q&A 炸甜甜圈疑難雜症快問快答
Q1:麵糰可以前一天做好放冰箱嗎?
當然可以!第一次基礎發酵完成後,排氣、整形、切好甜甜圈形狀,然後放進鋪了烘焙紙的烤盤,表面噴點水或用保鮮膜仔細包好(避免表面幹掉),直接冷藏。隔天要炸之前,從冰箱取出放在室溫回溫約30-40分鐘(看室溫,麵糰摸起來不冰、有點恢復柔軟彈性就可),然後按照正常步驟鬆弛(稍微縮短時間)→油炸。這叫「冷藏發酵法」,據說風味會更佳!
Q2:砂糖太甜了,可以用代糖嗎?
可以嘗試,但效果會不同。代糖的溶解度和附著性跟砂糖不同,可能裹上去容易掉,或者吃起來口感沒那麼「沙沙」。另外,麵糰內的糖分除了提供甜味,也是酵母的食物來源之一。如果用代糖取代麵糰裡的糖,可能發酵效果會差一點點。我會建議麵糰裡的糖還是用少量砂糖,外面裹的代糖選擇顆粒較粗的(如赤藻糖醇顆粒),效果可能比較好。但老實說,傳統的炸甜甜圈配砂糖,那種罪惡的滿足感難以取代啦!
Q3:油炸剩下的油怎麼處理?還能再用嗎?
如果只是炸過一次甜甜圈(而且油溫控制得當,沒有燒焦雜質),油的顏色還算清亮,可以把油放涼後濾掉渣渣,倒回乾淨瓶子,密封冷藏儲存。下次油炸時可以「以舊油混新油」的方式使用(例如一半舊油配一半新油)。但如果油已經顏色變深、有油耗味、黏稠、或炸過味道很重的東西(例如鹹酥雞),就建議別再用了。炸過甜甜圈的油通常帶點甜味,不適合再炸鹹食。廢棄的油千萬不要倒水槽!會造成水管堵塞。可以用空瓶子裝起來密封,交給清潔隊回收,或查檢視家附近有沒有廢油回收點。